電話:021-68160507
傳真:021-68160512
基地:南通市如東縣掘港街道國信南路9號
電話:0513-84185999
傳真:0513-86911887
郵箱:qhhb@qianhan.com.cn
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關于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決定》。決定全文如下: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作出如下決定。
1準確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總體要求
(一)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55年來,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于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他們的事跡感人至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批示指示充分肯定了塞罕壩林場的先進事跡,高度贊揚了塞罕壩建設者創造的人間奇跡,對全黨全社會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打造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提供了根本遵循。建設生態文明、推進綠色發展,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戰略舉措。河北作為塞罕壩精神發源地和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上要有更強的使命感緊迫感。全省上下要從戰略和全局高度,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二)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精神和河北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地堅持綠色發展,全力打造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營造良好人居環境,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布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奮力開創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新局面。
(三)基本原則
——堅持尊重自然、生態優先。把節約和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相協調,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
——堅持持之以恒、善作善成。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保持歷史耐心和發展定力,一年接著一年干、一代接著一代干,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堅持不懈地保護資源、修復生態。
——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持續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做好創新、改革、開放、融合、轉型5篇文章,加快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構建綠色發展經濟體系,向生態要發展,向綠色要未來。
——堅持全民參與、共建共享。加強生態文化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倡導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動員全民共建生態文明家園,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四)主要目標。到2020年,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初步建成,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方式基本形成。
——國土空間布局得到優化。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縣域空間格局基本劃定,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質量和效率全面提高。
——環境質量全面提升。細微顆粒物濃度降到57微克/立方米左右,納入國家考核的74個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48.7%,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1%;完成地下水超采治理任務的85%以上,森林覆蓋率達35%。
——資源利用更加高效。單位生產總值能耗、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9%和23%,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7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7%。
——生態文明重大制度基本確立。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機制有效運行,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2優化綠色發展空間格局
(一)推行主體功能區制度。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三區一基地”的功能定位,構建“一核、雙城、三軸、四區、多節點”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落實《河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打造環京津核心區、沿海率先發展區、冀中南功能拓展區和冀西北生態涵養區四大功能板塊。明確功能定位,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多規合一,對產業項目實行差別化準入政策。建立監測預警體系,科學確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對超載資源、超載區域實行嚴格管控。
(二)構建綠色城鎮體系。按照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相融合的理念,完善城鎮體系規劃,明確城市功能定位,與京津共同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支持石家莊市加快建設現代化省會城市、承德市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張家口市建設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功能支撐區、衡水市建設生態宜居的濱湖園林城市,其他市也要根據功能定位加快建設綠色城市。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縣城規劃建設水平,引導特色小城鎮健康發展。積極推進國家森林城市、水生態文明城市、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大力發展綠色節能建筑和低碳便捷交通,營造優質市政環境,建設海綿城市和綠色智慧城市。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綠色生態理念,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科學把握鄉村發展規律,抓緊編制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引導農民發揮主體作用,堅持政府、社會、市場協同發力,對4.9萬個村分類施策,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制定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著力推進廁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莊綠化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改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群眾獲得感。到2020年,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到80%以上,農村污水基本得到有效管控。
(四)打造雄安新區綠色發展樣板。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突出智能、綠色、創新,高標準、高質量編制新區規劃。優先加強生態建設,嚴格區域環境保護,依托河湖水系和交通干線,大規模、高標準植樹造林,構建綠色生態隔離帶,打造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把握空間均衡,運用信息技術,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效承接北京人口和部分教育、科研、醫療、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到2030年,建設成為綠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化城市。
3切實加大環境治理力度
(一)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聯防聯控、區域治理,打好組合拳。制定實施三年作戰計劃,全面實施散煤、鍋爐燃煤、電廠燃煤、煤炭市場治理,揚塵、機動車尾氣治理,綜合整治“散亂污”企業。落實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五年規劃,穩妥推進“電代煤”“氣代煤”,優化能源結構,大幅度削減燃煤消耗,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明顯增強群眾的藍天幸福感。加大專項執法和專項督察力度,實行目標倒逼,嚴格獎懲,石家莊市要率先退出污染城市前十名,其他市也要明確退出時間表。到2020年,全省壓減散煤3000萬噸,按時完成城市工業企業退城搬遷改造任務。
(二)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圍繞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快實施重污染河流、納污坑塘、入河排污口整治等重大專項行動。嚴格飲用水水源地保護,依法清理違法建筑和排污口。深入開展白洋淀及上游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大力削減入河入淀污染負荷,恢復河暢淀清的水環境。扎實開展城市黑臭水體綜合整治,2018年石家莊市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其他市消除80%以上。到2020年,各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Ⅲ類,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所有入海河流基本消滅劣V類。
(三)打贏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和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嚴控新增污染,有序推進治理和修復。抓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依法關閉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企業。強化危險廢物管理,搞好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行秸稈全量化綜合利用,完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廢舊地膜回收處理制度,減輕農業面源污染。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農藥和化肥利用率達到40%,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農膜回收率達到80%。
4構建節約環保型產業結構
(一)堅決化解過剩產能。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和“四個決不允許”的重要指示要求,扎扎實實推進去產能。運用產能置換指標交易等市場化手段,鼓勵先進企業重組并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執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技術等法規標準,通過質量引領、標準提升,倒逼落后產能退出,引導企業向優質高端發展。有力有序處置“僵尸企業”,推進債務重整、破產清算。用高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綠色改造,延伸產業鏈條,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到2020年,煤炭、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分別控制在7000萬噸、2億噸、2億噸和2億重量箱左右。
(二)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培育壯大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深入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依托現代農業園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挖掘農業多種功能,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讓農民分享全產業鏈增收紅利。到2020年,省級現代農業園區達到200家,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800家。
(三)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啟動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滾動推進百項高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發展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培育共享經濟、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現代供應鏈等,打造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電子商務、健康養老等現代服務業,推動服務主體生態化、服務過程清潔化、消費模式綠色化。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5%。
(四)切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提高資源利用綜合效益。加快制修訂嚴于國家標準的地方能耗標準,盡快實現六大高耗能行業主要產品全覆蓋。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建設綠色工廠,推行清潔生產,完善產業循環利用體系。推動城市及產業廢棄物協同處理,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到2020年,主要資源產出率比2015年提高15%,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
5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
(一)實施礦山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以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水源涵養區、主要交通干線兩側及城市(鎮)建成區周邊露天礦山跡地修復綠化為重點,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草則草、宜建則建、宜景則景。持續推進露天礦山依法綜合整治。創新修復綠化模式,用足用活資源整合、轉型發展等扶持政策,探索實施專業公司治理。到2020年,全省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基本得到有效治理恢復。
(二)實施水生態保護工程。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穩定擴大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成果,推廣“科學規劃、確權定價、控管結合、內節外引、綜合施策”治理模式,到2020年,形成壓采能力51億立方米以上,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在220億立方米。以滹沱河、永定河、白洋淀、衡水湖等河湖為重點,統籌實施河湖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到2020年,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75%。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實施江河湖庫水系連通,提高河流自然凈化功能。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2018年完成“一河一策”編制工作,開展河湖清理行動,加快建立河湖保護長效機制。以河流源頭區、重要水源地為重點,加快實施水土流失治理,到2020年新增治理面積6000平方公里。
(三)實施造林綠化工程。深化林業體制改革,加大管護撫育力度,強化生態經濟功能,以改革促造林、以質量保數量、以林上帶林下、以一產引三產,培育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依托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實施太行山——燕山綠化攻堅,抓好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造林綠化,建設京津保平原生態過渡帶,在白洋淀上游建設規模林場。加強天然林保護,全面停止國有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到2020年,完成營造林1667萬畝。
(四)實施耕地保護工程。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開展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嚴格保護耕地,改進耕地占補平衡管理,通過土地整治建設高標準農田,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于908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7725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4678萬畝。
(五)實施濕地恢復工程。開展濕地資源調查,完善規劃,摸清底數,建立名錄,落實分級管理制度,全面有效保護。以白洋淀、衡水湖等濕地為重點,開展退耕還湖(濕)、生態補水、植被恢復,擴大濕地面積,恢復生態功能。到2020年,全省濕地面積不低于1413萬畝,濕地保護率提高到43%以上。
(六)實施草原保護工程。落實草原資源休養生息、生態空間用途管制、生態價值評估等制度,加強天然草原保護,加快生態功能修復,建設生態綠色牧場群。到2020年,重點草原區50%以上的重度“三化”草原得到恢復治理,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73%以上.
6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嚴格落實責任。各市縣黨委、政府對本地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負總責,將主要目標任務納入工作目標體系,逐級分解落實責任。省有關部門及時研究解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重大問題,扎實推進重點任務落實。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加大督導檢查力度,對政策落實不到位、環境保護不力出現重大生態環境問題的,依紀依規嚴肅追責問責。
(二)加強政策支持。各地要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通過調整優化財政資金支出結構,支持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引導國企、民企、外企和集體、個人、社會組織等各方面資金投入。鼓勵銀行制定年度綠色信貸計劃,金融機構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新能源和環保節能類企業掛牌上市。
(三)推進技術創新。優化支撐綠色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環境,完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建設適應發展需要的創新人才隊伍,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打造一批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在綠色制造、清潔能源、污染治理和資源循環利用等關鍵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四)完善體制機制。加快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改革“九龍治水”的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構建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嚴守資源消耗上線、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徹底糾正損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
(五)培育綠色文化。大力宣傳生態文明,培養生態文化、生態道德和生態行為。廣泛開展綠色生活行動,引導企事業單位綠色辦公、居民綠色消費,構建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的綠色行動體系。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冬奧會籌辦始終,做到生態優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冬奧會打下美麗中國底色。
廢氣處理設備 - 工業廢氣處理設備-工業廢氣治理領航者-上海乾瀚環保歡迎您!
乾瀚環保整理編輯,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