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021-68160507
傳真:021-68160512
基地:南通市如東縣掘港街道國信南路9號
電話:0513-84185999
傳真:0513-86911887
郵箱:qhhb@qianhan.com.cn
支持環境健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
第二十六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海洋生態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體系,并對海洋生態災害發生次數、強度和造成的損失等情況開展海洋生態災害調查和風險評估。
第三節 生態修復
第二十七條 生態修復應當采取自然恢復為主、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提升生態系統自我恢復能力,保障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第二十八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科學制定生態修復規劃,對生態功能退化或者喪失的河湖水系、紅樹林濕地、岸線等區域、流域,組織實施系統性生態修復、重要生態廊道節點生態修復等工程,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功能。
第二十九條 城市開發建設應當保護地表水系、灘涂濕地、自然地貌以及野生動植物等自然生態系統和自然景觀。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制定生態保護和修復方案,并與開發建設工程同步實施。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對不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已建項目,分類、分期組織實施整改。
第三十條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制定、完善生態修復標準。
承擔生態修復項目的單位應當按照生態修復標準開展生態修復,對生態修復全過程實施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編制生態修復評估報告,報告作為生態修復項目竣工驗收的依據。
市生態環境部門應當對實施生態修復的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海域開展生態修復成效評估;評估發現問題的,應當及時督促相關單位實施整改。
第三十一條 除國家批準建設的重大項目外,禁止圍填海。
經國家批準的重大項目需要圍填海的,建設單位應當依法編制圍填海項目生態保護和修復方案,與圍填海工程同步實施。
第四節 生物多樣性保護
第三十二條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系統開展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保護以及生物安全治理。
市生態環境部門應當組織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確定生物多樣性保護總體目標、戰略任務和優先行動,明確重點保護范圍和保護區域,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
市生態環境部門應當定期組織編制生物多樣性白皮書,明確生物多樣性現狀、保護成效、保護舉措和未來行動方向,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
第三十三條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水務、城管和綜合執法等部門應當根據職責分工,加強對野生生物天然集中分布區和遷徙洄游通道的保護,對生態功能嚴重退化的棲息地、破碎化的典型生態系統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態修復。
第三十四條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市場監管、城管和綜合執法等部門應當采取有效措施,重點保護珍稀瀕危物種、重要種質資源、極小種群物種和區域特有物種,對受威脅的野生物種實施搶救性保護。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部門可以結合國家和廣東省重點保護物種名錄與重要自然棲息地保護清單,根據需要制定本市重點保護物種補充名錄與重要自然棲息地保護補充清單,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
第三十五條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市場監管、城管和綜合執法等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野生動植物就地和遷地保護機制,建設種質資源庫、動物細胞庫等離體保存設施。
對生物遺傳資源進行收集研究和開發利用的,不得影響野生生物種群的遺傳完整性,不得損害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
第三十六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外來入侵物種的防范和應對,保護本地物種安全。
市市場監管部門應當會同規劃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部門制定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和補充名錄。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市場監管、城管和綜合執法、海關等部門應當根據職責分工,開展對外來入侵物種的調查、評估、防控等工作。
第三十七條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未經批準,不得擅自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物種。
引進外來物種的,應當依法向國家、廣東省或者本市引進外來物種的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因科學研究、生物防治、種群結構調節等需要向野外釋放外來物種的,應當具備防止逃逸、擴散、外泄的條件和控制措施,并報市市場監管、規劃和自然資源等部門批準。
第三十八條 城市綠地建設和管理應當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非景觀和服務功能綠地應當實施近自然運營維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功能。
乾瀚環保整理編輯,部分內容來源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